•   首页
  • 生活小常识
  • 龚自珍简介爱国诗人龚自珍朝代(龚自珍个人资料及他的代表诗作)
龚自珍简介爱国诗人龚自珍朝代(龚自珍个人资料及他的代表诗作)
比特小编   2023-05-25   7547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相信这首诗,我们小时候都学过,并且印象深刻。

诗中表达出的激昂热情与壮志情绪让很多人为之动容,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龚自珍。

龚自珍的名字我们自然不会陌生,他存留的文章300多篇,留下的诗词800多首,其中他的著名代表诗作《已亥杂诗》的数量便接近一半,共计315首,其中不乏很多经典之作,被人们口口相传。

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诗人,出生在1792年8月22日,逝世于1841年9月26日,今天是龚自珍逝世179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用他的十首比较经典并具有代表性的诗作来纪念他,纪念这位优秀的爱国诗人,纪念这位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出生于浙江仁和,仁和即现在的杭州。他的家族是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中做过官,家族极其显赫,甚至他的母亲,都是一位不容小觑的人,才华横溢,喜欢文学,写过诗集、文集。

家庭及父母的影响,让龚自珍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喜爱诗文,8岁开始学习,15岁便出诗集。但龚自珍仕途之路不是很顺利,屡次参加考试落榜,后来终于考中进士,进入朝中为内阁中书,但因为屡次直言善谏、揭露时弊,所以不停遭到排挤,最终龚自珍决定辞官南归。

在途中,他写下很多很多忧国忧民的诗词,这便是著名的《已亥杂诗》。

1841年,龚自珍曾在书院执教,正当他准备身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时,他于9月26日,突然患病去世,享年49岁。

提到龚自珍,不得不提到他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岁,先生续集再编年"、"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这些诗句都为大家所熟悉,诗中充满诗人关怀国家、关心人民的爱国情怀和爱国激情,反映出很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和现状,比如涉及民生的水利、税收等问题。

以及农业生产和经济问题,从龚自珍的诗里,我们也可以窥见一些当时的社会现状,可以看到人民困苦不堪,社会比较动荡。

尤其是《己亥杂诗》的第125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气势汹汹,充满力量,更是体现了作者激烈的情绪和情感,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如今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是太可哀了。

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起来,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这首诗如当头棒喝,让很多人猛然惊醒,如今读来,依旧会让人振奋力量,精神为之一振。

梁启超曰:"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盦全集》,若受电然。"

今天是龚自珍逝世179周年纪念日,让我们用他的十首比较经典并具有代表性的诗作来纪念他,纪念这位优秀的爱国诗人,纪念这位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琼林何不积缗泉?物自低昂人自便。

我与徐公筹到此,朱提山竭亦无权!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

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

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一百八下西溪钟,

一十三度溪花红。

是恩是怨无性相,

冥祥记里魂朦胧。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少年哀乐过于人,

歌泣无端字字真。

既壮周旋杂痴黠,

童心来复梦中身。

免责声明:比特网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们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

相关资讯

Close
Clos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