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历史真相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历史真相(为什么被诛十族,真实历史揭秘)
师友、门徒等“十族”全被斩杀,阖族上下873人无一幸免,这是历史上株连最广,也是唯一被“诛连十族”的惨案。且这桩惨案的主角还是明初“开国文臣之首”,人称“小韩愈”的方孝孺。
方孝孺,浙江台州人,自幼机警敏捷、聪慧好学,六岁就能作诗。
少年时期拜宋濂为师,文采更是斐然,被世人称赞为“小韩愈”。其师宋濂曾说过,近代以来的文人中,除了欧阳修、苏轼以外,没有能和方孝孺这个门生相比较的了。
然而如此学富五车、名满天下的才子,在仕途上却一直郁郁不得志。
朱元璋在见过方孝孺之后,认为其行为举止端庄肃穆,便对当时还是太子的朱标言此人“此庄士,当老其才”,这就是把方孝孺当做储备人才看待,留到日后太子登基时再重用此人。
方孝孺也因此无法大展宏图,内心感到十分沮丧。直到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方孝孺才慢慢得到重用。
(二)建文帝即位后,就将方孝孺从翰林侍讲升为侍讲学士,方孝孺也因此成为天子近臣。建文帝初登帝位,读书上每有不解时,便向方孝孺请教询问;
而朝廷上的政事,也会让他协助处理。由于建文帝十分信任和尊敬老师,君臣相处甚是和睦。方孝孺心中的政治抱负终于有机会得到施展。
方孝孺是个具有理想主义的读书人,在他辅佐建文帝治国理政时也把这种观念带入到整个朝政中。
他积极提倡恢复礼制、推崇“以仁义治天下”,把皇帝塑造成一代圣贤明君。这些政策听起来太过美好,但却不适合当时的国情特点,无法进行实际操作。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建文帝在他的辅佐下制定了“削藩政策”,不断削弱各地藩王的权力和影响力来保证中央的权威和手中的皇权,而这恰恰也成为了后来明成祖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的导火索。
在之后的两军交战中,方孝孺的计策屡屡失误:要求建文帝斩杀朱棣派来和谈的使者、挑拨离间朱棣父子之间的关系、决战在即突然求和。种种行为让朱棣忍无可忍,最后兵临城下、执掌大权。
(三)虽然说方孝孺辅助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侵犯了朱棣的利益,但毕竟方孝孺也是一代帝师,身为天下文人之首,朱棣在攻入南京、准备登基为帝的这段时间里对他还是十分客气的。
朱棣身边的谋士也曾劝说道:“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意在告诉朱棣方孝孺对朝廷和帝王的重要性——杀了他,天下就没有读书人了。朱棣也听取了身边人的意见,在把皇位收入囊中之后,对待方孝孺也是礼遇有加,主动招降。
朱棣的皇位是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斩杀无数人得来的,如此登基为帝既非名正言顺、又非仁君所为。
朱棣为了不被后世口诛笔伐,在朝堂之上以周工成王的典故劝降方孝孺,并希望他起草即位诏书,以向世人证明自己的皇位来得堂堂正正。
方孝孺身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儒”,面对明成祖的招安和收买不为所动,文人风骨尽显。朝堂之上悲切哀呦的声音字字句句都在控诉朱棣的盗窃之行、残暴之迹,面对明成祖起草诏书的要求,方孝孺大义凛然地陈述:即使身死,也决不起草。
不仅如此,方孝孺甚至还挥毫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字来指控朱棣的逆行。明成祖怒不可遏:“汝独不顾九族乎?”
明成祖的威胁并未使方孝孺惧怕,视死如归地反问道:“杀我十族又如何?”因为这句话方孝孺成为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人,牵连其中的亲戚、族人、学生有八百七十多人。
从私德来看,因为方孝孺的一句话,百余位亲人被连累;但从大义看,方孝孺不为私利所动,傲骨铮铮、慷慨赴死,为后代文人追崇不已。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