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详解(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是什么)
谈及企业的社会责任,一般认为,它是指企业负有的不以企业利益为目标,承担成本或提供资源, 增进他人或社会利益的道德义务。如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为社会均衡发展让渡部分利益,积极参与所在地的社会公益活动,主动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等等。简单地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企业主动无偿地为社会做出某种贡献。
显而易见,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贡献一定存在一个边界。企业是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组织,企业付出的成本或提供的资源主要是用于生产或服务,用于企业自身利益需要,如果承担的社会责任超出了某种边界,额外成本和资源负担过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将面临挑战。就此而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必须以企业自身的生存和良性发展为前提,有适度的边界界定。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企业也就无法可持续地承担任何的社会责任了。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贡献也一定存在一个边界。企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它始终是社会的一员,它的一举一动都将对社会产生或正或负的影响。当这些影响只是限定在企业组织的范围之内时,企业自己就能够掌控,外部社会通常感觉不到这种影响的存在;而一旦企业不能够掌控,这些影响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外部社会之中。如果这种影响是正面的,如企业治理好了污染,外部社会便受益;如果这种影响是负面的, 如企业经营不善裁员,外部社会就将受压或受损,不得不承担本应由企业承担的成本或资源。进一步看,如果其中的负面影响,是由于企业承担了过大的社会责任,也就是额外成本或资源消耗过多带来的,那么很显然,承担社会责任就走到了制造社会问题的另一面—— 本意想让外部社会获得更多的好处,结果是企业反倒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可见,就是立足于社会的角度,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贡献,也是有边界约束的,不是越多越好。
这就将我们引向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边界何在?
社会分工理论告诉我们,既然企业在社会中是专司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组织,企业正常地完成生产或服务任务,就是承担了社会责任。这是因为,社会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转,社会各方利益的基本实现,是以各社会分工单元正常运转为基础的。企业能够正常地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就能够很好地配合其他社会分工单元的运转,满足社会各种需求,实现社会各方利益,保障社会生活和谐,促进社会平稳发展。这个极为常识化的理论判别,实际上清晰地划分开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边界。也就是说,企业做好自己分工范围内的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就是承担了基本的社会责任。在此,一条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清楚地展现出来。
然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 将企业自身正常运行作为承担基本社会责任来对待,并不是普遍的共识。通常的认知是,企业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来,在企业之外做出对社会看得见、摸得着的贡献,才算是承担了社会责任。至于这种贡献,是不是会引起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困难,最终成为某种社会性的问题或负担,并不在人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很显然,这种认知的欠缺, 在于它不自觉地割裂了企业和社会的内在关系,忽略了企业正常运转对于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性,也就是否定了企业最基本社会责任的存在。可见,深刻地理解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清晰地界定企业基本的社会责任,是多么重要。
企业基本社会责任的核心,是“正常地”完成生产或服务任务。什么是“正常地”呢?
当我们讨论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时,通常有一个预设的前提,就是企业和社会是两个不同的存在体, 尽管企业也是社会中的一员。相应地,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就有不一致的一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出让自己的利益,来增加社会的利益。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这样的预设有经验支持,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视角。从社会的角度看,任何一家企业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体;而从企业的视角看,社会又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存在体。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我们不难对企业承担基本社会责任中“正常地”一说,给出明确的界定。
如果一家企业的生产或服务没有侵占外部的社会利益,那就是“正常地”完成生产或服务;相反,如果一家企业的生产或服务侵占了外部的社会利益,那就是“不正常地”完成生产或服务。例如, 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时,没有污染外部自然环境,这显然属于“正常地”完成范围;而污染了外部自然环境,又没有相应足够的补偿,那就是“不正常地”完成了。虽然说企业的生产或服务千姿百态,产品、服务和模式的创新日新月异,人们时常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发现企业的生产或服务是不是侵占了外部的社会利益,但总体而言, 这样的理解划分,从理论上清晰了企业基本社会责任的边界,为实践上的制度安排、规则制定和边界计量等提供了基础依据。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