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ddsd音乐和无损的区别(dsd音质好还是无损音质好听)
比特小编   2023-05-25   8350

DSD(Direct Stream Digital)即直接比特流数字,由0和1的脉冲占比来表达模拟量,俗称单比特。

它是Sony与Philips在1996年宣布共同发展的高解析数字音响规格,用1bit比特流的方式取样,采样率2.8224MHz的高取样方式。

这样直接把模拟音乐讯号波形以脉冲方式转变为数字讯号,以将近四倍于CD的空间,储存音乐,因此可以提供更为优秀的声音效果。

无损音乐格式,属于PCM的阵营,PCM指由二进制组成每个样本的模拟量,俗称多比特。

无损音乐指从CD上直接抓轨以数字文件格式保存到电脑的,比如WAV格式,WAV就是CD碟的数字版本,这种WAV格式就称为无损音乐格式。

它是16bit的音频信号,44.1khz的取样频率,DSD从数据层面来看,无损真的是弱爆了。

另外,MP3和wma等格式都是有损压缩格式,对音质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在PCM阵营中也有能对抗DSD的格式。

比如24bit 96khz或者24bit192khz,甚至有24bit 352khz的音乐格式,但今天只讨论CD这种音乐格式,在图谱上是这样的:

通过图谱对比不难看出,DSD的信息量明显大于CD很多,能获得更宽频率范围和更大的动态范围,因此理论上能够提供更多的音乐细节,实际听感可能会更好听。

但实际情况DSD真的就比无损音乐好听吗?

在测试实际听感前,先明确几件事情:

先要找到真正的DSD的资源,网上有很多假的DSD资源,尤其华语歌曲,几乎都是假的,如下图张学友的歌,全部在22khz附近一刀切了。

这个可以断定基本就是用CD的资源转换成DSD的歌曲,也就是所谓的假的DSD,所以很多人会听这样的DSD歌曲,当然跟CD听起来根本没区别。

真的DSD应该是这样的:图谱上大都能超过25khz,甚至超过30khz。

鉴别真假DSD,可以用SPEK这个小软件,DSD文件一般问dff,dsf格式需要用FOOBAR等软件转换成WAV才能在SPEK中显示图谱。

2 需要有一台能够硬解DSD的解码器,如果解码器不支持硬解DSD,效果会大打折扣的。当然对比2种格式的音乐都是用的同一台解码器,不然没有可比性。

3 歌曲录音的源头很重要,所以尽量选择原录音素质好的歌曲进行对比,DSD也有很多是黑胶唱片转的,有些效果就不会太好。

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基本的DSD和无损音乐的业余对比了,毕竟我们不是专业严谨的测试,业余爱好者就只是为了测试能不能听出来二者的区别。

但是,实际测试结果还跟现场环境,测试设备比如功放(耳放),音响(耳机),电源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我只是抛砖引玉的说一下我个人的感受:

我觉得DSD的听感普遍“圆润”,声音较为”宽松“,宽容度很大,还有很有模拟味的。但是“圆润“是相对于CD的“干硬”来说的,从CD上听,每一样乐器都要“硬”一些,可能就是所谓的数码声更重。

DSD听起来更细致,给人很强的现场感,临场感,空气感。CD就要显的直白,细节刻画的没有DSD细致。

DSD给人更开阔的声场,带来了更丰富的细节,但有时我会觉得CD的定位更加准确,主奏乐器和人声的效果更为突出,这很有可能是因为DSD体现了更丰富的细节元素,从而冲淡了主角的突兀感。

就这点而言我还是更喜欢DSD的人声给我的感受,高音圆润,舒展,而无损音乐人声很集中,紧巴巴的。

无损音乐能表现出金属的光泽和演奏的力度,这在听独奏或独唱的时候是很诱人的,第一次听很抓耳。但同时,无损音乐也更容易出现“刺耳”的情形。

总的来说,DSD有丰富的细节和弹性,声音宽松,自然,舒展,给人很强的现场感,这是我很喜欢很着迷的。而无损音乐呢,显得很有力度和准度,比较直接。

dsd
免责声明:比特网作为开放的信息发布平台,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们无关。如文章、图片、音频或视频出现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请提供相关材料,发送到:2785592653@qq.com。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

相关资讯

Close
Clos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