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黄花岗起义有什么重要影响)
公元1911年4月27日,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黄兴率领的先锋队,直扑两广总督,发动了中国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向清军发起猛烈进攻,这一历史事件,近代史称为“黄花岗起义”。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王朝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政权。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压榨更加的猖狂,清王朝也已经变成了列强殖民中国的工具,完全没有了能够保家卫国的实力和勇气。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并于1905年8月创立了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同盟会的领导下,革命党人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但都因为起义军准备不足、作战经验也不丰富,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1910年2月,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动了武装起义,但最后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志士依然对同盟会充满信心,为了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同盟会决心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
1911年4月27日,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黄兴在总指挥部集合起义队伍,下了总动员令,黄兴率领130多名敢死队员出发直扑督署。
督署卫兵虽进行顽抗,但是仍被起义军攻破,两广总督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火烧了督署衙门后继续冲杀出来。
黄兴领导的起义军遭到了水师提督派来的北洋军的镇压,黄兴率领众人浴血奋战,但最终因为寡不敌众不幸失败。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逃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被捕杀,死难的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86人,其中72人的遗骸找到并由同盟会成员潘达微以《平民日报》记者的公开身份。
在同年5月3日组织了一百多人,将起义军的遗体安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此地改为黄花岗,这次起义也因此被称作“黄花岗起义”。而被安葬的烈士们,也被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意义却是重大的,加快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清朝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革命党人的勇敢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不仅仅是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削减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嚣张气焰,经过黄花岗起义,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了,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风险提示: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粉丝群:提供最新热点新闻,空投糖果、红包等福利,微信:juu3644。
相关资讯